返回

喜讯!寻乌县第五批县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鲜出炉

发布时间:2020-06-12

喜讯

寻乌县第五批县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新鲜出炉啦

为推进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寻乌县文广新旅局紧紧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以“挖掘提升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抢救保护一批传承人,建立健全一批机构设施,设立一批传承基地,完善一批保护队伍,开展一批展示活动”为重点,通过县文化馆和县非遗保护中心的调查研究,经县政府批复,同意将传统技艺类:寻乌岑峰窖酒酿造技艺、寻乌灯彩制作技艺、寻乌竹编、剪纸、项山糯米酒制作技艺、寻乌红沿腊子制作技艺、寻乌米缠制作技艺;民俗:客家婚俗;传统舞蹈:丹溪傩狮舞、满坑牛头狮、舞龙等11个项目列入寻乌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岑峰窖酒酿造技艺

寻乌岑峰窖酒酿造技艺,于清朝道光15年(公元1835年)在寻乌岑峰形成传统的酿酒技艺,历经了六代传承人,流传至今。

 


灯彩制作技艺

寻乌县灯彩制作技艺,是以纸和竹子为主要材料,经手工扎制成各种形态的物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时节风俗之需,尤其在庙会、节庆日尤为重要,扎制成各种娱玩、欣赏性的物品;另一类则是丧葬礼俗中所用的家族祭祀物品和宗教迷信活动中所用的冥器。

 

竹编

客家人自在中原起,就掌握了各种制造和编织的技术,寻乌竹编手艺便是客家传统手艺中的一朵奇葩!竹编工艺精细,最初由生活用品如竹篮、簸箕、竹椅开始,逐渐向器皿发展,如竹篓、背篓。

 

剪纸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者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山糯米酒制作技艺

项山糯米酒制作技艺由来已久,以优质糯米、山泉水为原料,采用古代传统制作方法使用酒曲发酵酿制而成,产品以“甜、香”著称,喝之无觉,喝后无伤,具备各种营养成分,是老少皆宜的滋补佳品。

 

红沿腊子制作技艺

寻乌红沿腊子,是客家人的特色美食,成品呈片状,入口脆酥,香味独特。其做法是将籼米洗净米皮,加盐浸涨,磨成米浆,舀入簸箕,入锅蒸熟再碾成薄粉皮,划成长条块,包上葱、蒜茸即食,叫“米腊子”。半干后切成长宽各7厘米的正方块,再晒干,即成“腊子骨”。

 

米缠制作技艺

寻乌米缠,也叫炒米糖,工艺古朴独特,古时是寻乌人逢年过节时用以祭祀,祀保年年五谷丰登,和谐平安的美食,现在更是寻乌人们走亲访友馈赠的佳品、必备的年货之一,表达了客家人的愿望和传递给亲友和谐平安、家运亨通之美好心愿。

 

客家婚俗

婚俗文化在赣南客家人的文化生态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也是客家人五大人生礼俗中最为重要的礼俗。客家结婚习俗可以说是颇具特色的,客家的文化源远流长,寻乌的婚礼依然保留着传统的习俗,充满了浓郁的客家古风味道。


丹溪傩狮舞

丹溪傩狮舞,是汲取傩面舞与南狮、游傩狮艺术部分表演形式合三为一的民俗活动,传承了一百余年。傩面舞在远古时代是民间驱魔逐疫的舞蹈,南狮表演生动活泼,表演艺术来自于民间生产生活。

 

满坑牛头狮

满坑牛头狮,最初起源于明朝,因满坑客家人备受邻村村民的欺凌,特请来少林师傅学功夫自卫,师傅还会打狮子,在教功夫的同时也教打狮子娱乐,其实打狮子是娱乐也是练功夫,打狮子要力气,要摸爬打滚技巧,在打狮子的同时也练了功夫。

 

舞龙

寻乌的舞龙,作为一项民俗活动,历史悠久,是上百年来农民为庆祝农业大丰收,在重要节日和春节前后举行的节庆活动,反映了劳动人民年年如意、岁岁丰收的渴望和追求,气氛热烈,形态逼真,音乐上用民间传统击乐如锁呐、笛子相伴,通过“火爆”、“三官头”、“马锣”烘托气氛,并随着即兴表演,有层次地应用民间曲牌,在表演中起着衬托和衔接作用,有起有伏,紧密配合,富有浓郁的山乡风味。

 

据悉,每年的6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月,寻乌县非遗中心将举办系列非遗保护宣传活动,即举办2020年“乡土情怀·我爱非遗”寻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创作美术作品展、非遗保护成果图片巡回展、剪纸体验活动等,届时欢迎广大市民踊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