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寻乌不寻常】客家韵·非物质文化遗产——林氏中医正骨疗法

发布时间:2022-05-16


客家韵、红土风、东江源、橘乡情

是我县创新塑造的四大品牌

其中,客家韵,是记忆,是乡愁,更是神往

在“客家韵”品牌打造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历史财富

是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

东江源头,武夷山下

寻乌

以独有的方式诠释着非遗的魅力

传播非遗    传承美丽

用真心呵护文化遗产


林氏中医正骨疗法




      寻乌林氏骨科传统正骨手法,是以立线正骨法、砭石走罐疗法为主,独家秘制的外敷药相结合的传统接骨手法。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寻乌名医林昌传老先生从河源传入。光绪十二年(1886),少年林昌传受父亲派遣赴广东河源习武,拜师南粤高僧,苦学十载,深得师傅喜爱,武术、医术皆倾囊相授。学成归来后,仍坚持研习跌打损伤医术,自采药材,炼制药粉、药酒、药膏。其常年潜心钻研,精益求精,中年时其中医正骨手法已达精湛水平,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医郎中,在粤赣边境(寻乌、龙川)颇有名气,深得人心。1940年,林老先生将正骨手法及配方秘术悉数传于次子林福庆。林福庆先生天资聪颖,勤于研究,其骨伤科医术水平很快就已超越父亲。建国后招录到寻乌县中医院,为该院骨伤科诊室唯一主治医师。因医术医德一流,林福庆先生终成一代骨科名医。建国后,林森薰、林中岳、(林枝山、林枝可、林枝广)祖孙三代传承祖上医术,学思践悟,敢于创新,常年采药制药,亲自上门医治骨伤病人,深得各方赞誉,方圆百里求医者众,远至江西安远定南、广东龙川兴宁平远、福建武平上杭等地均有患者前来求医。


      历经百余年岁月磨砺和数代人薪火相承,林氏骨科传统正骨手法以其深粹功力和神奇疗效,以特殊手法为主,以内服外敷为辅,形成了立线正骨法、砭石走罐疗法等独特手法,享誉寻乌及周边地区。立线正骨法以“快”“准”“轻”“稳”为最大特点,定位后在1-3分钟完成治疗,力度轻巧,轻松施法,患者无痛苦、犹如抚触。砭石走罐疗法手法,运用走罐疗手法,贯通督脉,调和气血,平衡脏腑阴阳,达到医治病痛之目的。


      林氏骨科传统正骨手法,采用手法整复和小夹板固定,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骨折部位的血运和软组织连续,这是切开整复内固定所不能及的。手法整复对技术要求很高,百年临床实践,形成一系列系统化的技术规程,在传统的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立线正骨法、砭石走罐疗法,和独家秘制的外敷药相结合,明显缩短了治疗期,19-35天内达到临床愈合,其中7岁以下的小孩在15-21天达到临床愈合。且价格便宜,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没有毒副作用。


      林氏骨科传统正骨手法是赣南客家人因地制宜、因材施医的典型代表,是中华传统中医文化的组成部分,该手法常用的消肿接骨膏采用寻乌本地常见的中药材,对中医药学有重要研究价值。林氏骨科传统正骨手法是林氏五代人100多年临床验证的结晶,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治疗期明显缩短,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和经济价值。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

国家之神,文以铸之

加大力度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

红土地上的文化根脉得以赓续与弘扬

散发出浸润人心的时代之光



来源:寻乌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