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兴产业 持续增收促脱贫
发布时间:2018-08-23
扶贫产业的发展质量直接关系贫困群众的脱贫步伐。近年来,澄江镇桂岭村做好“山林”文章,以“产权在村集体、合作社统一经营、贫困户受益全覆盖”的原则组建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养蜂、灵芝、茶叶、山羊等特色种养产业。如今,该村扶贫产业基地面积已达2.1万亩,覆盖全村贫困户,每年创造效益50余万元,贫困户可获益30余万元。
桂岭村林业资源丰富,发展养蜂产业得天独厚。2017年3月,在帮扶干部和村“两委”班子的引导下,全村98户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发展养蜂,每户以5箱蜜蜂入股养蜂合作社,由合作社“全托管”经营。“通过养蜂,去年年底,每户贫困户增收800元。”桂岭村第一书记邱启松介绍说。
此外,去年3月,经考察,该村还鼓励村里的种植能手加入合作社,发展当年可收益的灵芝产业,并通过产业的辐射带动和创造就业,让更多贫困户增收。现灵芝基地已吸纳40多人就业,辐射效应也开始显现,许多农户开始在自家林地种植。村民廖洪涛高兴地说:“在灵芝基地就业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还学到了一门技术,以后发展的路子也就更广了。”
位于灵芝基地北部的是该村海拔800米的茶叶基地,茶树郁郁葱葱。桂岭村有悠久的种茶传统,但过去都是“单打独斗”式种植,难成气候。要想带动农户规模化种茶,解决技术难题是关键。为此,村里找来种茶能手,以入股经营的模式,通过更替树种、新增茶苗、定期培训技术等措施,让贫困户抱团发展。目前基地已种茶近300亩,股东12人,其中贫困户5人,带动贫困户就业20多人。
下山途中,恰好遇见村里的“羊倌”廖成华。去年2月,68岁的廖成华在村里的引导下,依托山林资源与另一户贫困户合伙养起了黑山羊。廖成华说:“只要发展好产业,今后的日子肯定会更好,我对过上好日子有信心!”
产业兴则百姓富。目前,该村贫困人口由2015年的112户436人下降至去年底的11户44人,90%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记者彭亚东)